第三版

十年坚守做实基层党建

——记 “党建先锋奖” 获得者、 建工学院结构学科教工党支部书记楼文娟

编辑:樊畅 来源:中欧体育app官方下载(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报 时间:2019年07月05日 访问次数:498  源地址

■本报记者 樊畅

去年131日,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寒假即将开启,在中欧体育app官方下载(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里,一场跨支部的大结构学科讨论如火如荼,气氛热烈。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学科教工党支部和防灾建材高新能联合教工党支部的老中青党员、教师40余人围坐在一起,一面开展支部学习,一面解惑学科研究发展方向。这场大讨论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学科教工党支部书记楼文娟。

34年党龄,12个年头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委员,11个年头年结构学科教工党支部书记,她用坚守,诠释双肩的责任;她用实践,立正教师的标杆。

基层党建工作是“人”的工作

发起大结构学科讨论的想法不是一时兴起。在长年的支部工作中,楼文娟发现,青年教师常常会确定不了学科方向,为个人发展感到迷茫。教师工作如果没有驱动性,人就会慢慢懈怠。考虑到年轻教师刚进入工作会有一个摸索期,楼文娟把支部工作的一大部分内容放在对青年教师的事业和思想引导上。

由于结构、防灾和材料多个学科在专业领域上有交叉,楼文娟想到,可以将不同学科支部的全体教师组织在一起,从支部角度开展交流活动,倾听年轻教师的故事,帮助他们解决发展困惑。

与所有党支部一样,楼文娟带领支部定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但怎样才能让支部学习做得实、做出效果?楼文娟的法子是,与学科对口企业联合,探索一种产学合作的支部立体共建模式。“一线教师不能光完成理论学习,关键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切实工作。”依托专业基础,楼文娟牵头结构学科教工党支部与心理系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教工党支部、浙江省直同人集团第二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打造青年实践基地。依托学院与企业支部共建,既把企业“请进来”,聆听同人集团党委书记来学校讲党课、做分享、说实践;也带党员教师“走出去”,去到企业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让专业知识走向工程实际。开展共建两年以来,支部既走出校门,走向纪念馆,亲身感受实践教育意义;也走上网络,建起公共学习群,随时分享心得感悟。

团结,是楼文娟对支部最大的感触。由于是大学科支部,楼文娟带领的结构学科支部人数比院内其他支部更多,牵涉的学科更杂。但尽管科研与教学任务不轻,支部老师们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却不减,平均每月一至两次的支部学习,老师们只要在校都会积极参加。当支部成员意见集中不到一处时,大家也能在楼文娟的耐心沟通和公正评判下,互相理解。用楼文娟的话说,“支部的人心很齐”。“做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年复一年,楼文娟就这样用更耐心的倾听和更细腻的沟通,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凝聚起支部集体的力量。

 

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

楼文娟有一个习惯:只要自己在办公室,门一定是虚掩着的。方便学生随时进出。在楼文娟的办公室门对面,便是学生实验室的门。每届带一两个博士生和一两个硕士研究生,楼文娟总是为来实验室里学习工作的学生留着门,以便他们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好像站上讲台就有了自己的状态。不论科研与行政任务繁重与否,在中欧体育app官方下载(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从教的24年间,楼文娟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雷打不动。24年在讲台上的坚守,她念叨最多的除了专业知识,还有理想信念。建筑工程这个专业是要投身到国家的大建设中去的,同学们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责任感,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大建设中,树立起报效祖国的大理想。”楼文娟在每一个细节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专业与国家重大建设间的密切联系,树立起自身的使命感。“建筑工程与其他领域不一样,一个小的疏忽就可能带来非常重大的工程事故。”

楼文娟时不时会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案例,用那些因疏忽和错误造成的重大事故给学生敲响警钟,提高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敬畏感。

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除了讲他人的案例,楼文娟也讲自己的故事。有时课程比较晦涩枯燥,她便把自己走上科研道理的故事说给学生听,鼓励他们也找到方向,走向高峰。

楼文娟上心学生所有微小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一位刚进校的学生学习状态懈怠,楼文娟了解到学生是因刚进入浙大不适应,电话里悉心开导了他。几天后,楼文娟收到这名学生送来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感谢她的帮助,表示自己会改变状态,专心投入学习。楼文娟笑着说,现在这名学生状态不错,常常到实验室来,慢慢进入了科研状态。如果我作为老师不去跟他们交心沟通,驱动他们进步,有时候他们可能真的就耽误了。在学生身上花费精力,楼文娟从不嫌多。

 

“党建先锋”也是“事业先锋”

党建先锋之外,楼文娟还是一个实打实的事业先锋。在她24年从教生涯中,科研与教学从未掉过队。工程弹塑性力学这门课,因理论抽象、方程复杂,被学生公认为最难学、最枯燥的课程之一。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惧情绪,经过多年摸索尝试,她把枯燥的理论内容化繁为简,并在课堂中加入了互动和工程实践内容,深入浅出,开启了“工程弹塑性力学”的“易学模式”。

学生喜欢听楼文娟的课,学校已将选课容量扩大到80人,依旧有学生要求增加名额,没选上课的学生旁听也心甘。如今,这门课已经成为建工学院的研究生核心平台课程。时常会有学生写邮件或当面告诉她:老师你的课讲得真好。楼文娟说,能得到学生的肯定,是她最大的快乐。

科研是楼文娟从未松懈的坚持。作为项目负责人,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动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超特高压建设和“一带一路”愿景深化;作为重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解决了五个涉及大跨屋盖结构抗风安全的关键核心问题。她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北京奥运会场馆、杭州G20主会场、世界最高跨海输电塔——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等全国百余项重大工程中,编制的国家行业标准,解决了风工程领域内压风洞试验模拟难题。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电网重点项目2项,大大小小的省级和校级荣誉……数字的背后是楼文娟践行双带头人责任,在党建与学术双岗位的坚守。党建和思政工作是能够出效力的,如果党建工作做得好、做得实,一定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成为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驱动。楼文娟说,我只是把该做的事努力做好。


总访问量:10743231